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今年10月11日在昆明召开生物多样性会议。《约瑟夫•洛克年谱》是我于2000年根据[美]约瑟夫•洛克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囯》梳理编辑的,2001年11月14日起曾在《丽江日报》连载五期。话聊“王国”与“年谱”,为丽江扩大宣传和影响摇旗呐喊,为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努力!阙兆麒 2021年6月10日
约瑟夫•洛克(1884.1.13—1962.12.5)
1884年1月13日:洛克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仆人家庭,住在维也纳的舒特林街12号波兰主人家楼下。1892年:洛克8岁时,试图离家出走到外婆家乡匈牙利生活,因迷路不久又回到维也纳。1895年:洛克11岁时,父亲收留流浪儿罗沙•维采到洛克家中。1897年:洛克13岁开始学习汉语,对遥远的中国有神秘向往,口袋里塞满汉语片。
那时的丽江坝
1902年:洛克18岁取得中学毕业文凭,同年到梵蒂冈朝觐列奥十三世,并漫游欧洲各国及北非各地。1905年9月9日:在安特卫谱码头乘船到美国曼哈顿。1906年至1907年间:洛克曾到圣安冬尼奥、德克萨斯、瓦可等地。1907年10月:洛克从旧金山乘满州里号到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后来在米勒斯中学教拉丁语、自然史。

洛克着藏族服装照
10月:洛克在夏威夷森林与国土部门从事采集珍稀植物种子和标本工作三年。1911年:洛克辞去植物采集工作,到夏威夷学院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研究,出版了五本专著和几十篇论文。1913年:洛克加入美国国籍,著作《夏威夷的土生树木》出版。1916年:洛克得到甘蔗种植协会资助到菲律宾、新加坡、爪哇等地考察。1917年:洛克到加利福尼亚作田野工作。著作《夏威夷的观赏树木》出版。1919年 洛克被提拔为植物分类学教授。到泰国、马来西亚、爪哇田野工作。发表《夏威夷桔梗科山梗菜硷种类的专项研究》。1920年5月25日:洛克辞去在夏威夷学院教授职务。开始为美国农业部工作。在 1911年到1920年的十年间先后发表40多篇论文,并先后曾到泰国、缅甸、老挝寻找大风子树种。1921年11月:洛克回到曼谷,准备到中国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1921年12月30日:从曼谷出发前往中国。

国民政府发给洛克的通行令旗
1922年2月11日 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并得到国民政府发给洛克的“骆美国农林部专员”头衔的通行令旗。1922年5月11日 洛克抵达丽江大研镇。为美国农林部采集植物标本。1922年9月:洛克曾到腾越的舍威里山谷和缅甸寻找栗子树。1922年10月2日:在从永昌到永平的路上有一座博南山,山上有一个永国寺,寺内发现一株新品种树,在以前植物学没有记载过此树种。1923年2月:洛克依丽江为基地,在三江并流区域和滇、藏、川三省交界区域作采集生物标本、探险和收集民族文化工作。同年发表第一篇宗教人类学文章《中国腹地土著部落纳西人驱病魔仪式》。同时从丽江大本营出发组成15人马帮开始考察三江并流区域。1923年10月:洛克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签订合同,并得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云南探险队队长头衔。

左、右两名穿纳西新娘装的纳西女
1924年1月4日:在丽江玉龙雪山下雪嵩村(欧鲁肯)拍摄纳西族青年结婚新娘装、服饰。1924年1月中旬:洛克组成14匹骡马队伍第一次出访泸沽湖和木里。7月末:洛克加盟哈佛植物园,在波士顿同萨根特签订为植物园工作合同。8月:美国农林部部长亨利•C•华莱士收到洛克在丽江收集到的6万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标本,60件哺乳动物标本。同时农林部长致信《国家地理杂志》支持洛克工作。1924年12月13日:洛克组织30匹骡马、脚夫、护送队、助手(其中12个助手是纳西族)队伍前往甘肃卓尼、西宁、青海湖、阿尼玛卿山等西部考察和采集。

考察队安营扎寨
1925年1月22日:洛克考察队伍到达云南与四川交界处。3月16日:洛克考察队伍到达岷州,此时护送队伍达140人。1925年4月21日:洛克考察队伍到达甘肃卓尼,随后到岷山、西宁、青海湖。

收集鸟类标本
1926年4月29日:洛克筹集到33匹骡马、60头牦牛,带着7个月给养,前往阿尼玛卿山。7月底:洛克返回拉卜楞寺,洛克此时收留一位英国五旬节教会的威廉•辛普森考察阿尼玛卿山,此人能讲流利藏语。1927年2月:洛克在甘肃卓尼喇嘛寺,此行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写了一篇《探访神秘的群山》,为英国伦敦《地理学报》写了《迭部之行》。1927年3月10日:洛克一行从卓尼出发经松潘回成都。4月14日:洛克一行到成都,在成都看到《华盛顿邮报》上消息:“哈佛的探险家10天前在西藏失踪”报道,洛克随后到重庆、上海、香港绕一圈后又到昆明。

洛克与助手
7月:洛克带纳西族助手李士臣(白沙人)、和志辉(束河人)到美国接受《国家地理》杂志社培训。11月20日:洛克同他的助手回到昆明,在昆停留4个月。1928年5月26日:路克又回到木里,以木里为根据地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探察几座雪山海拔。

洛克同W•哈根与木里王
1928年8月16日:洛克同W•哈根与木里王雀德强巴在离开木里前留影。1928年11月21日到1929年2月期间:洛克在永宁泸沽湖小岛尼落浦岛研究东巴文,并受到永宁土司热情款待。

永宁土司一家
1929年2月3日:由缅甸八莫来四川寻找大熊猫的美国罗斯福探险队相遇,洛克给予他们很大帮助。1929年2月9日:在永宁往木里路上,看到土匪抢劫村庄悲惨状况。
洛克与纳西族随从在贡嘎雪山
1929年春:洛克在探察贡嘎山途中因大雪在枯鲁一星期。同时,洛克凭着他经历和诱人的鼓动,让W•哈根放弃在云南府美国领事馆工作,随他一起参加国家地理协会到康定贡嘎山探险,但同行中不欢而散。1929年10月13日:由永宁总管阿云山帮助下,挑选22个水性好的纳西人在奉科渡口,整整两天两夜用150只羊皮筏渡江,使洛克一行及马匹和所有采集到的物品资料安然渡过金沙江(此时金沙江水位尤大)。
探险队渡金沙江
1930年1月13日:洛克46岁生日,满载着丽江、永宁、木里、贡嘎山区域收集物品回美国。7月4日:洛克在美国夏威夷,美国国庆。《国家地理》杂志58卷发表洛克论文《明雅康卡的光荣》。10月:洛克回到昆明。并整理资料,把明雅贡嘎山测绘出实际海拔7556米及拍摄彩色照片寄回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探险队过木桥
1930年12月8日:美国驻昆明领事馆史蒂文斯带年轻记者爱德加•斯诺与洛克会面认识(此后有许多次两人间的邂逅)。1931年1月31日:洛克同年轻记者美国爱德加•斯诺两人一起从昆出发往滇西北。1931年2月13日:洛克同年轻记者美国爱德加•斯诺从昆明一路抵达大理,然后在大理分手(斯诺到缅甸,洛克到丽江)。1931年3月初:洛克访问东巴教圣地白地及哈巴雪山区域。
洛克在雪嵩村故居留影
雪嵩村(玉湖村)的洛克故居
1931年3月底:洛克又回到玉龙山下雪嵩村(欧鲁肯)。1931年7月:洛克发表《不法之徒的神灵——贡嘎岭贡嘎里桑贡巴》,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8月:洛克发表《贡嘎里松贡贡巴——化外神圣山脉》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第60卷。12月:洛克到永宁泸沽湖。
泸沽湖小岛
1931年间:洛克搜集《木氏家谱第二部编年史及祖先画像》,由美华盛顿国家图书馆收存。1932年2月底:洛克从永宁回到丽江。然后落地到昆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搜集有关滇、藏、川区域的地理、历史、志书等资料。10月初:美国记者爱德加•斯诺在上海玫瑰房夜总会款待洛克。两人又一次有缘相聚。12月初:经丽江到永宁。
洛克拍摄的东巴仪式
1933年春:洛克在昆明完成部分搜集东巴经翻译工作。12月8日:洛克抵达意大利威尼斯。此间,洛克选择安排年幼外孙罗伯特•科克到云南一起去工作,但外孙因不会讲英语为由不想去,洛克打发他回维也纳。1933年间:洛克合著《合布土地方》在英伦敦《地理学报》第81卷发表。1934年1月9日:洛克离开维也纳前往巴黎。
受雇为洛克工作的纳西人
4月:洛克从美国到北京,并在燕京大学同斯诺又一次会面。6月:洛克回到云南昆明,租住在昆明南门街石桥铺48号一套西式住宅内。9月一11月:洛克又到北京,于圣诞节前又回到昆明住处。1935年1月到3月间:洛克在丽江、永宁、盐源、木里等地考察。5月1日:洛克在日记写道:“共产主义者已经到离城40里大板桥”(指红军长征到达离昆明附近40公里大板桥)。同年:洛克著《纳西族文献中的洪水故事》载《华西边疆调查研究会学报》第七期第39页发表。1935年冬:洛克在北京图书馆、北京东方图书馆查找资料。
洛克的飞机降落丽江白沙机场
1936年2月3日:洛克包租“昆明号”飞机从昆明上午7:45时起飞,航拍玉龙雪山和金沙江,并于上午10:50分安全降落白沙机场。8月:乘飞机到北京、成都、南京等地购书籍及查阅有关资料,并在北京又同斯诺会面。同年:洛克著《纳西族文献中的洪水故事》发表于成都《中国西部编辑月刊》。1936年1月:洛克著《卓拉书籍的起源或纳西族占卜术书籍的起源》发表于《华西研究会学报》第八卷第39页—52页。1936年:洛克著《赫拉(祭风)仪式纳西巫师施行消灾灵魂法术》发表于《中国西部编辑月刊》(成都)。1937年2月:洛克同纳西族助手和志辉一起到越南河内、西贡。1937年5月:洛克经昆明又到北京、上海联系书稿问题。同年:洛克著《纳西哈洗比》发表于《远东法国学院公报》第37期。同年:洛克著《东巴什罗——纳西萨满教主的诞生和起源》发表于莱比锡的《亚洲艺术》月刊。同年:洛克著《美国地理学会所藏的尼科尔斯收集的麽些象形文原稿》发表于美国纽约《地理周刊》。同年:洛克著《东巴什罗的诞生和起源》及《纳西的(赫日皮)仪式》发表于《法国远东大学学报》。5月:洛克启程前往欧洲,从昆明出发经河内、曼谷,乘飞机前往德国柏林。洛克在柏林期间带侄儿子罗伯特参观柏林植物园时,许多植物标签上标着:“采集者洛克,采集自中国”。洛克骄傲地让侄子欣赏。然后曾到苏黎世、巴黎。8月底:洛克又回到昆明。8月15日,日本飞机第一次空袭昆明城 9月28日:日本飞机空袭昆明城,洛克幸免于九架日机轰炸之下。 12月初:洛克到达越南。历时一个月多考察了越南北方和南方。后来在越南南郡古代越王避暑的小城大叻避难。同年:洛克著《赫兴部落》发表于《纪念丛刊》第三卷第171-188页。洛克著《关于赫兴部落——居住在无量河下游的麽些人》发表于《纪念丛刊》第三卷。洛克著《卓拉书籍的起源——麽些占卜籍的起源》发表于《华西研究学会学报》第8卷第39—52页。1938年12月底:洛克在昆明美领事馆,催促四位纳西族助手到昆前往越南避难,并研究纳西语。1939年:洛克同四位纳西族助手潜心研究纳西族文化。 同年:洛克著《卡美久命金的爱情故事》发表于《法国远东大学学报》第39期第1—155页河内出版。1940年7月:随同洛克在越南的和志辉等四位纳西族助手从越南回到昆明。洛克只身一人坐船到马尼拉,然后又回到夏威夷。此间,洛克把许多藏书及东巴经书送给哈佛燕京研究所。在美国学术界,专家视洛克为中国问题专家——中国通。1941年初:洛克从美国回到昆明,然后又到丽江白沙欧鲁肯。同时从美国带回了萍花菜、豆角、西红柿等适合丽江气候土壤的蔬菜品种。白沙欧鲁肯村李仕钧,由洛克帮助躲过兵役。欧鲁肯村和仕臣由洛克帮助(资助)躲过兵役。1943年:洛克在永宁泸沽湖岛上潜心研究东巴经书。
洛克写给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的信
1944年:美空军少将陈纳德找到正在研究东巴经书的洛克,请他为美国军队修订地图,洛克到印度加尔各达为十四航空队修订航空地图。洛克为此著《藏语的地名翻译及对照表》一书。同年底:洛克为美国国防部地图署工作,把十多年研究的笔记本、东巴经书及其译稿装两大箱交给S•S•理查德号邮轮发运往美国。自己轻装从印度到非洲,又经南大西洋到巴西、圭亚那,从佛罗里达回华盛顿国际部地图署报到。洛克去理查德号邮轮取货时,邮船起航后已在阿拉伯海被日本潜艇击沉。为此对洛克打击特大。到坎布里奇,哈佛大学找到燕京研究所长斯格•伊丽西弗,并给予了洛克很大支持。
驼峰航线
1945年:洛克由于测绘驼峰航线与十四航空队结下很深渊源,他来往于美国——昆明——丽江,可以直接由飞机接送。1945年夏:洛克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写成《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前言。1946年:洛克在哈佛燕京研究所赞助下,从美国返回丽江,重新收集、整理、研究东巴经书。此后洛克身患中风,但带病坚持工作。同年9月:洛克得到哈佛燕京大学研究所一笔赞助费,为《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出版在经费上奠定了基础。1947年:洛克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他凝聚半生心血宏伟著作。1947年春:洛克牙痛病重犯,6月份右边脸上神经痛又犯,夏天中耳炎又犯,但他不愿离开丽江研究纳西族文化。1948年1月:多病中,洛克又患消化道疾病,此时顾彼得常常到昆明购买药品回丽江为洛克治病。1948年2月:因病重,洛克不得不离开心爱的丽江到欧洲和美国治疗。1948年4月:洛克接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法国人文科学最高奖“朱丽安奖”,随后又在瑞士日内瓦大学接受该校颁发的卓越贡献奖。同年:洛克著《麦别仪式——纳西人进行的祭天活动》发表于北京《文物丛刊》第13卷。1948年底:在纳西东巴帮助下,洛克手中纳加仪式经书所有资料翻译完成。1949年4月:洛克完成《日每仪式》经书翻译工作。5月3日:因丽江一万五千多群众闹革命求解放,洛克匆忙乘飞机回昆明。6月22日:洛克从昆明飞回丽江,但因天气不好,飞机无法降落又飞转回昆明。7月3日:洛克满心欢喜地飞回丽江,顾彼得到机场迎接,欢迎洛克到来,洛克一下飞机,顾彼得说:“欢迎到红色天堂来!”8月3日:因丽江反对“帝国主义分子”和传教士活动。洛克和顾彼得最后乘飞机离开丽江。8月13日:洛克离开昆明前往香港。随后在欧洲拜访了一些学术机构,并同罗马东方研究所建立了良好关系。1951年:洛克从印度到夏威夷定居,并奔波于欧美各国,整理出版学术论著工作。1952年:洛克研究纳西宗教经典著作《纳西族的纳加崇拜及其有关仪式》在他主编的《罗马东方丛书》中发表出版。整个50年代洛克在民族学、人类学、植物学、宗教学、地理学等学科在欧洲和美国已蜚声四起。一直到1955年不懈研究纳西族文化。1955年:洛克曾先后发表《中国西南纳西族“日美”丧仪》发表于维也纳《人类学研究》第九卷。洛克著《纳西人“达务”(武士祭)葬礼仪式与纳西武器的起源之特殊关系》发表于瑞士赞端堡《人类》杂志第55期。1956年:洛克著《阿尼玛卿山脉及其邻近地区》发表于罗马东方艺术研究所《罗马东方丛书》第12辑。1957年一1958年间:洛克将收集的8000多本东巴经书,分别收藏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英国曼彻斯特J•理兰德图书馆、哈佛—燕京研究所、伦敦图书馆印度办公室、荷兰莱顿•瑞杰克斯博物馆、德国马尔堡莱恩博物馆、意大利罗马东方研究所等,还有半数以上东巴经书收藏于世界各国的私人收藏家手中。1959年:洛克著《西藏—中国边疆地带原始宗教的作用》发表于瑞士赞瑞堡《人类》杂志第54期。
1960年的洛克
1960年一1961年间:带病坚持写作《纳西经书目录》和整理《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工作及《纳西族文化与生活》工作。1962年6月:洛克审稿、校订完成《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工作。
《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汉译版
《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汉译版
10月:洛克牙病发作到瑞士就医,10月底回到夏威夷。12月5日:洛克心脏病突发,在夏威夷逝世。享年79岁。1963年1月13日:洛克著《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上卷在意大利罗马出版,下卷于1972年出版。1963年:洛克著《纳西族的文化与生活》在德国威斯巴登出版社出版。
◇第803期◇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不易,转载请注明文章公众号来源。
【延伸阅读】
【洛克撰 和匠宇译】《纳西语英语汉语词汇》引言
【约瑟夫·洛克】和华亭跳东巴舞影像记录(1932年)
【戈阿干】一个真实的洛克——纳西人记忆中的洛博士
【洛克(J.F.Rock)著,杨福泉译】《神路图》解说
本文链接:https://www.x530.cn/gl/2870.html